“柔而静”五句意谓柔和而清净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
“柔而静”五句:意谓柔和而清净,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四种品质是古代圣贤要提倡的。施子美曰:“柔不能静,其失也懦。惟柔而静,然后为能定。恭不能敬,其失也矫。惟恭而敬,然后为得礼。以是而修身,其德斯为至矣。太强则折,故强必济于弱。太忍则懦,故忍不专忍,必济以刚。以是而待人,其德为兼备矣。”朱墉引《合参》曰:“道谓治国安民之道。四者……未便是道,乃是开手入门处,故曰道之所起,又须知柔恭强忍,亦是人皆有的。盖惟柔而静,斯能有守;恭而敬,斯能严畏;强而弱,斯能有容;忍而刚,斯能有为。自治治人,应事接物,允执厥中道,从此起矣。”孔德骐说:“‘道’,也是《六韬》社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是使人民生利、致富的道理和方法。‘能生利者,道也。’但‘道’并不是容易得到的。‘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认为这三种情况是‘道’快要熄灭的象征。一位圣贤,如要得‘道’,必须做到:‘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这是取得‘道’的修养,其目的是劝说地主阶级要约束自己,不要像过去奴隶主贵族那样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因此,‘道’也是其社会史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老子唯心主义的‘道’的概念是不同的。”
“故义胜欲则昌”四句:意谓所以正义战胜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战胜正义,国家就灭亡;严肃战胜怠惰,国家就吉祥;怠惰战胜严肃,国家就灭亡。刘寅曰:“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乃天理之公也。欲者,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口之于味、四肢之于安佚,乃人欲之私也。敬者,整齐、收敛、主一、无适,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怠者,心志怠惰、处己接物,皆不能致谨也。”钮先钟说:“这一篇是被作者认为‘至道之言’,可以想见其对此篇之重视。从表面上来看,其思想似乎是以道家为根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单纯,因为他并不主张‘无为’;反而言之,他却强调应勇于改过迁善,并且不可错过时机。”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姬发在旁边。文王叹息道:“唉!上天将要抛弃我,我死后周国的事务就交给您。现在我想从您这儿学得至理名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问道:“君王要问什么?”
文王答道:“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特别是他们废弃什么,又提倡什么,可以讲来让我听听吗?”
太公答道:“明知善事可为却心生怠惰,时机到了却疑惑不决,明知有错却不去纠正,这三种行为是古代圣贤要废弃的。柔和而清净,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四种品质是古代圣贤要提倡的。所以正义战胜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战胜正义,国家就灭亡;严肃战胜怠惰,国家就吉祥;怠惰战胜严肃,国家就灭亡。”
六守第六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 虎牢关清代年画据《三国演义》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十八路诸侯拥[图]
- 译文后主名禅字公嗣是先主刘备的儿子建安二十四年 先主[图]
-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孤寂貌 厉响发[图]
- 秦汉时期皇家园林发展成为山水宫苑的形式就是在皇帝的离宫别苑周[图]
- 是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图]
- 骥骏马《说文》“千里马也”,逐走赛跑蹷兽名也叫蹷鼠前足短后腿[图]
- 荀淑和钟皓齐名荀淑为官时临事明理归隐时瞻养亲友钟皓则屡辞征召[图]
- “柔而静”五句意谓柔和而清净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图]
- 庐江太守刘勋率领部众投降被封为列侯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图]
- 捐纳是清代的卖官制度卖官制度起始于秦汉秦始皇时因蝗灾缺粮规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