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 文
君子中庸的道理,其用途广大无涯,没有穷尽,其本体却极其微小,无处不有。夫妇之中,即使是愚蠢的人,一般也能够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是要推究中庸之道,达到精微深奥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夫妇男女之中,即使是不贤能的人,一般也可以实现中庸的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推究中庸之道达到精微深奥处,即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是如此的广大,但人们对天地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君子对于中庸的道理,说到它的大处,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说到它的小处,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大雅·旱麓》篇说:“老鹰展翅飞翔到天空的最高处,鱼儿跳跃到水的最深处。”这主要是说明中庸之道能上达于高空,下及于深渊,显明昭著,弥漫充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君子中庸的道理,是从夫妇之间浅显的道理开始的,但是推究到精微深奥处,就能明察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了。
解 读
道贯人间,用心悟道
儒家认为,中庸之道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宇宙人生之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表面上看来是宏伟壮阔的,但其实际上又是在各个细微之处都体现出来了,这样看似矛盾,其实正是显示出中庸之道的本质:道不远人,用心悟道,人人皆能得道,只是得道的程度不同而已。
道的效用是广大无边的,即使是普通的民众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它,体悟到道的玄妙。如同大家都知道饭吃七分饱这样的基本知识,是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的贯彻。这样常见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说浅陋的人也可以从生活中汲取到比较浅显的中庸之道。智慧的人更不用说了,他们能从生活中体悟到更为广泛深刻的道理。接着,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天地是如此的广大,它们化育了万物,但也有化育不到之处,故而人们对天地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中庸之道却没有让人们不满意的地方,因为中庸之道于人于物都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既然是一种中和、和谐的状态,人们当然不会不满意。所以作者接着指出,中庸的道理可大可小,说它大,天下万物无所不包,说它小,具体而微的生活事物都包含着中庸之道,这就是道的真正特点。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庸之道的广大,作者引用了《诗经·大雅·旱麓》篇中的两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加以说明中庸之道的广大。当然,这两句诗的本意与中庸的广大是没有关系的,它们原本是说明鸢飞得很高,鱼潜得很深,作者用断章取义的方法赋予这两句诗以新的含义:中庸之道,广阔无边,上至鸢鸟能够飞到的高空,下至鱼儿能够潜入的深渊,都有中庸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用男女夫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中庸之道的精细入微之处,并由此推开出去,可以明察天地万物了。男女夫妇结发共枕,亲密无间,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伦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关系,人们时常用“私房话”这个词语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私交的内容,而这个词语其实本身就是指男女夫妇私下交流的内容,这是一种至亲至密的关系。而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之间,则正是为了说明道的精细入微之处。由此推及万物,道至大无边,天覆地载,无所不包,无所不至。这样就将道的体用之间的关系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明了道不可离这一道理。
- 虎牢关清代年画据《三国演义》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十八路诸侯拥[图]
- 译文后主名禅字公嗣是先主刘备的儿子建安二十四年 先主[图]
-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孤寂貌 厉响发[图]
- 秦汉时期皇家园林发展成为山水宫苑的形式就是在皇帝的离宫别苑周[图]
- 是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图]
- 骥骏马《说文》“千里马也”,逐走赛跑蹷兽名也叫蹷鼠前足短后腿[图]
- 荀淑和钟皓齐名荀淑为官时临事明理归隐时瞻养亲友钟皓则屡辞征召[图]
- “柔而静”五句意谓柔和而清净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图]
- 庐江太守刘勋率领部众投降被封为列侯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图]
- 捐纳是清代的卖官制度卖官制度起始于秦汉秦始皇时因蝗灾缺粮规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