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恽以强凌弱,姜小白发兵问罪,熊恽反而理直气壮地派人质问姜小
熊恽以强凌弱,姜小白发兵问罪,熊恽反而理直气壮地派人质问姜小白为什么侵犯楚国利益。这段话很精彩:“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就是著名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出处。
其实熊恽心里明白,姜小白救郑只是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想打压楚国,给楚国扣上一顶破坏世界和平的大帽子,扩展齐国的战略利益空间。管仲出面指责楚国要为几百年周昭王南征时不幸身亡负责,楚使立刻顶了上去:“昭王是怎么死的,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你可以到江汉之滨,问问水神。”
熊恽不给姜小白面子,姜小白当众下不来台,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南下。熊恽向来不怵姜小白,你爱来不来,关我屁事?熊恽派大夫屈完去诸侯军的驻地召陵给姜小白上一堂思想教育课。
姜小白想吓唬屈完,大陈兵甲,然后拉着屈完到处参观,让屈完见识一下大齐雄师的威武。姜小白迎风说大话:“以我军的强大实力,普天之下,谁能御之?寡人要攻城,何城不能克?”
屈完虽然奉熊恽之命前来与齐人议和结盟,毕竟熊恽也不想和姜小白拼个鱼死网破,但屈完的态度非常强硬。屈完面对姜小白赤裸裸的军事威胁,冷笑一声,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国君如果以仁义布施天下,谁敢不服?如果国君对楚使用武力,你将什么也得不到。楚国以方城为盾,以汉水为城墙,众志成城,必以死战。齐军虽多,楚亦不惧。”
召陵之盟,与其说姜小白南下迫使熊恽放弃进攻郑国,不如说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国暂时阻止了楚国的强势北进。楚人集团敢当面对天下霸主姜小白连发呛声,还是基于楚国强大的实力,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
姜小白和熊恽的性格截然相反,姜小白似火般炽热,有浓烈的理想主义气质,而熊恽如水般沉静,他更专注于现实利益的得失。春秋第二霸姬重耳流浪到楚国,熊恽以诸侯之礼接待了姬重耳。熊恽这么做,不是因为姬重耳有多高的江湖声望,而是熊恽断定姬重耳必非凡品,将来极有可能回晋国继位。熊恽拉近与姬重耳的私交,方便楚国日后从姬重耳那里得到战略利益。
熊恽很会做生意,但他绝不是那种内心冰冷的、只讲利益不谈感情的腹黑政客。熊恽厚待姬重耳,却只能从姬重耳那里得到“如果楚晋相战,晋退避三舍以报楚子之德”的承诺,其他什么也没得到。
楚国大将子玉也看出姬重耳不是等闲人物,主张杀掉姬重耳,以绝后患。熊恽当然也看得出来,姬重耳不是个善茬儿,如果杀掉姬重耳,对楚国有利无害,但熊恽还是拒绝这么做。
看得出来,熊恽很欣赏姬重耳的贤德仁义,以及姬重耳身边的那几个贤佐。英雄惺惺相惜,即使曹操看出刘备将来必为大患,他也拒绝程昱杀掉刘备的建议,英雄是不能随便杀的。
熊恽和曹操都比较腹黑,但是他们的这种腹黑只用在政治上,在生活中,他们待人真挚,甚至还带着浓厚的孩子气。在姬重耳准备出发去秦国时,熊恽替秦穆公嬴任好说好话,说秦君仁德,可付大事,然后熊恽厚赠姬重耳大量财物,挥泪而别。
这也是同样是腹黑帮成员,熊恽显得比勾践更有人情味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熊恽腹黑手不黑,勾践不但腹黑,而且手黑。即使在城濮战败后,熊恽也没有后悔过当初放走姬重耳,反而称赞姬重耳是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阻止,埋怨子玉不该无事生非。
熊恽喜欢结交诸国落难的公子,除了姬重耳之外,齐国五公子内乱之后,齐桓公的另外七个儿子为了避难,全都逃到楚国。由于齐国形势日趋稳定,熊恽收留七公子,在政治上是捞不到大便宜的,何况当年姜小白对熊恽非常蔑视,但熊恽还是大度地收留了他们,并封为大夫。
熊恽生性比较诙谐,特别是他戏耍“霸主”宋襄公,将宋襄公软禁起来,然后带着宋襄公满世界兜风耍宝,让人捧腹。如果换成秦昭襄王那样的虎狼暴君,十个宋襄公也别想回去。
当然,熊恽故意放回宋襄公,还有一层深意,体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宋襄公志大才疏,根本不是当霸主的料,而其兄子鱼文武双全,如果熊恽杀掉或永久软禁宋襄公,宋人必拥护子鱼继位,这是熊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宋国是楚国日后北上争霸中原的必经之地,子鱼控制下的宋国必然会成为楚国的劲敌,与其如此,还不如留下宋襄公。虽然不久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受重伤而亡,但宋人并没有立子鱼为君,想必熊恽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