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赣州KTV招聘网 > 赣州热点资讯 > 赣州学习/知识 >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私心大于公心私利大于公利生怕吃一点亏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私心大于公心私利大于公利生怕吃一点亏

2022-09-23 17:02:27 发布 浏览 799 次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私心大于公心,私利大于公利,生怕吃一点亏上一点当,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他人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当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保证其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必要的个体利益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晓得还有其他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做人行事,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适时地从别人的立场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如果从别人的角度思考的结果是反对抵制这种言行,那么我们就要改进自己的行事方式了。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提倡独立和个性,但是别忘了,独立和个性是需要建立在不伤及他人利益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提倡推行忠恕之道依然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忠恕之道并不玄远,只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就可以做到,这也说明了道不远人,用忠恕之道就可以得道。

最后,文章用孔丘所举的四个具体的事例来讲生活中的忠恕之道。做父亲的要求子女尽心尽孝,做领导的要求下级忠心尽力,做兄长的要求弟妹恭敬,做朋友的要求朋友忠诚可信。然而,当人们这样要求别人的时候,是不是要反问一下自己,这些自己做到了没有呢?如果自己都对父母不孝、对领导不忠、对兄弟不敬、对朋友不信,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呢?所以在要求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到这些了,要使得忠恕和言行一致,这样才是忠厚笃实的君子。

读史致用

卢藏用和终南捷径

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现象,中国自古多有隐逸之士,古有许由、巢父、伯夷、叔齐、老子、庄子、陶渊明、林逋等,他们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隐逸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使得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各有不同。

上古有许由、巢父的遁世之隐,他们因为不愿处世,故而高蹈肥遁,隐逸山林,寻求心灵的自适和宁静。

春秋战国时有老子、庄子的愤世之隐,他们因对当时的政治和官场的黑暗有切肤之痛。老子期望世道清净安宁,庄子心悸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愤慨于统治者的虚伪与卑劣,一生敝屣权势,鄙夷当政,多次拒绝统治者的约请。

东晋时有陶渊明的仕途失意之隐。陶渊明“不堪吏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种豆。

宋代有林逋的怡情自然之隐。林逋栖身于西湖一隅,隐居不仕,20年足不及城市,终身未娶,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