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图论》主要篇目有:海防图、广东要害论、琼管论(原作琼馆守御论)、广福通番当禁论、福洋要害论、福洋五寨会哨论、福宁州论(原作福宁州守御论)、广福浙兵船当会哨论、浙江四参六总分哨论(原作浙洋守御论)、舟山论、浙直福兵船当会哨论、苏州水陆守御论(原作苏松水陆守御论)、江北设险方略论、江淮要害论、山东预备论、辽东军饷论(《万里海防图论》,亦有是篇,文字有所不同)、日本考略。本书铅印本后附《阵纪》八篇:战令、战机、摧陷、水战、火战、夜战、山林泽谷之战、风雨雪雾之战。以《武经七书》的言论为根据,阐述战场律令、战机选择和各种天候地形条件下的作战特点。
《海防图论》以地形和倭情为依据,论述了沿海各地的战略形势和在抗倭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强防御的措施。其总的防御思想是御之于远洋,歼敌于近岸,各省联合防御,协同会剿,内外夹持,水陆兼备。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强鱼船管理,除掉内奸,使倭寇失去耳目和向导;占领海上要害岛屿,封锁倭寇必经之路;分哨和会哨紧密结合,尤其要加强防御接合部的会哨,堵塞一切空隙;在沿岸港口设水陆把总和游兵把总,既能水上击敌,又能在陆上堵截歼敌;组织团练乡兵,使处处有御倭之兵。每篇之后有辑录者的评论,如“苏州水陆守御论”后,针对原文提出的“调募客兵不如调土著之兵,可调习而有常;官造战船不如雇民间造私船,皮坚久而省费”的主张,评论说,“苏松海防所依赖者,无过兵船。第招募客兵亦未为不可,至于战船民造,实为坚久,是当永为例云”。
《海防图论》是明代的重要海防文献,所提出的御倭方略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据胡宗宪《筹海图编·序》可知,此书在嘉靖年间刊印过,称《万里海防》,此刊本今不可见。万历年间刻本改称《海防图说》。以后被《兵垣四编》、《长恩书室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等丛书收录,均题《海防图论》。
《武备志》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全书二百四十卷,约二百万字,附图七百三十余幅,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第九章)。这部兵学巨著是由茅元仪历时十五年撰成。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厌,博览群书,尤“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年方十岁,他的家乡吴兴遇大灾荒,太守集议赈荒,官吏及富户无人敢应诺,独有未成年的茅元仪请求倾尽家藏粮食数万石,以救济灾民。他熟悉古今用兵方略,对九边阮塞要害,口陈手画,了如指掌。面对后金政权崛起,狼烟频频,明廷政治腐败,国运衰落,激起了发奋学习,探讨“治国平天下”方略,著书立说,以振兴明朝武备的雄心壮志。他寓居南京,潜心研究历代兵法韬略和当代国防形势,倾注十五年的心血,撰成了《武备志》这部古代兵学巨著,于天启辛酉()刻印成书。自此,这位年轻学子声誉鹊起,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抵御后金。他曾出塞视察红螺山,七天不见烟火,随从都面无人色,而他仍从容不迫。并到江南募集舟师战舰,为孙承宗筹划了辽东水军的部署。不久,孙承宗遭排挤去职,茅元仪亦被削籍,告病南归。崇祯帝即位后,茅元仪赴京向新帝进呈《武备志》,“且上言东西夷情,闽粤疆事及兵食富强大计,先帝命待诏翰林”。(《列朝诗集小传·茅待诏元仪传》)然而却被权臣王在晋等所中伤,以“傲上”的罪名被放逐定兴(今属河北)江村。崇祯二年()冬,后金骑兵进逼京师,孙承宗于危难之际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和二十四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击退后金军,解除了京师之危。茅元仪被任为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先被权臣所忌被解职,后受辽东兵哗之累,充军福建。辽东军情紧急,请求募死士勤王,遭到权臣阻挠,悲愤纵酒而亡。茅元仪文武双全。明清之际学者称赞他“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方以智:《流寓草》卷七《酬茅将军》)。他一生著述宏富,据《方以智茅元仪著述知见录》(任道斌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版)统计,其著作有《武备志》、《督师纪略》等余种,数百万言。但由于屡遭禁毁,多散佚。
《武备志》是一部大型综合性辑评体兵书。它体系宏大,条理清晰,体例统一。全书分类排纂史料,每类之前有序言,考镜源流,概括内容,说明编纂指导思想和资料依据;大类之下有小类,小类之下根据需要设细目,如《军资乘》下又分为类个细目;文中有夹注,解释难懂的字词典故,如在《孙子·行军篇》“仗而立者”下注“依兵仗而立”;文旁有批点,用“○”表微妙处,用“”表示紧关处,用竖空心线“”表示一篇纲领,用竖黑线“”表示分段条目,用“”表示隐微处;文上有眉批,或赞扬,或批判,不拘一格,如在《孙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上批道:“千古阵法,概此一语。李药师稍窥其端,其余名将犹堕云雾中。”《武备志》完备的体例,不仅表明了著者对各个问题的看法,而且为读者把握全书的重点提供了线索。
《武备志》共由兵诀评、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大部分组成。
《兵诀评》,卷,选录《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全文和《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评点。他非常推崇《孙子》,“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他还有一段名言:“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兵诀评》)后人在引用这段话时往往掐头去尾,只取中间一句,来证明《孙子》是古代“空前绝后”之作,实际上是不符合茅元仪本意的。茅氏是将《孙子》与先秦其他五家兵书相对比得出的结论。尽管如此,茅氏评说仍有偏颇之处。不可否认,《孙子》的成就最高,但其他五家也各具特点,都在不同的方面对《孙子》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