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赣州KTV招聘网 > 赣州热点资讯 > 赣州学习/知识 >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但东吴对敌斗争的策略主要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但东吴对敌斗争的策略主要

2022-08-29 04:36:39 发布 浏览 333 次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但东吴对敌斗争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订的。战后,程普经常夸耀自己,贬低周瑜。周瑜知道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说:“我那时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打不了胜仗的。”

周瑜谦逊忍让的态度,传到程普耳中,对程普有所触动。为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到程普府上探望老将军,程普深受感动。他终于抛开积怨,和周瑜结成了至交。后来,程普逢人便深有感触地说:“与周公瑾相交,真是如饮醇醪,不觉自醉。”“饮醇自醉”这个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周总理与许世友将军喝酒的故事。许世友将军平时好喝点酒,偶尔难免误事。许多老战友劝他,但他却不以为然。一次,周总理特意邀许世友将军喝酒,一人一瓶。结果,许世友将军喝醉了,周总理仍十分清醒。至此,许世友将军才知道,周总理的酒量也很大,但平时又很难见到周总理喝酒,他明白了周总理的用意,并为周总理的人格所深深折服。

三、战术战略

步兵阵法

冷兵器时代由于兵器的杀伤范围相当有限,因此能够将兵器杀伤力高度集中的密集战斗队形是制胜的法宝。这种战斗队形在中国古代称之为“阵”,不同的战斗队形的排列组合方法称之为“阵法”。阵法的变化很多,也有各种名称,古代谈论战法、训练军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阵法,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早期战争中的战斗队形情况已不可考,现在大致可以明了的最早的阵法是西周时期以战车为主力的阵法。根据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等论著的考证,当时每辆战车配备一定数量的“徒”(步兵),“徒”分为几个小组(两),分布在战车周围,组成基本的战斗单元。步兵战斗小组在战车正前方时称为“前拒”,在战车两侧前方的称“角”,平行两侧的为“队”,在战车后方的称“墩”。当时的战车冲击力强而向两侧机动的性能很差,因此整个战斗队形由各个战斗单元组成一字排开的横阵,一般分为左、中、右三个编队,两侧编队向前突出的叫“角”,或分别叫“左拒”、“右拒”。在作战开始前,战车排列成一列横队,战车与战车之间的空隙由步兵的战斗小组填充。战车全速冲锋时,步兵在两侧和后方提供护卫;在对方战斗队形被冲散后,步兵追赶上去扩大战果;如果战车冲击受阻,步兵进到战车前组成防线帮助战车掉头撤退。在整排横阵之后有预备队“游阙”,辎重车队及其护卫步兵。

随着战争规模以及作战地域的扩大,原来只起辅助作用的步兵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每一战车配备的步兵越来越多,步兵的战斗小组也逐步严密,步兵的各种兵器搭配组合,形成一个个的“方阵”,本身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战斗单元,不再是战车的附属。这种方阵据后人考证是每五人为伍,五伍为“两”,由一名甲士“两司马”指挥。公元前年晋军在太原附近的“大卤之战”中,索性将全部车兵编入这种步兵的战斗队形,组编为大的步兵阵势,得以大败狄人。不过关于这次战役中晋军组编的战斗队形的具体细节,史书记载不详。据后人考证,当时是将全部士兵组编为五个独立的大战斗队形,前出的一个号为“偏”(大约有人),用来诱敌;“偏”后边面有“两”(大约有人),用来接应“偏”;两侧各部署了“左角”和“右角”,左角有大约人,号为“参”,右角有大约人,号为“专”,从两侧向内合击;主力部队“后军”,有人左右。战斗开始后前出的两支战斗队形互相接应将敌军引诱到主力部队面前,然后两侧的“角阵”向内合击,一举粉碎了敌军。这个阵势被后人称之为“崇卒之阵”。

战国时代步兵战阵交锋成为最主要的作战形式。根据后人考证,当时最基本的战斗队形是密集小方阵,以“伍”的纵队为基础,每个“伍”的纵队排列为“队”(×);两个队组成“伯”,可以横排(×),也可以重叠(×);两个“伯”组成“曲”,同样可以横排一列(×),或重叠四队(×),或并列(×)。一般战斗中以“曲”为基本单位,用各种方法将曲再组编为大的战阵。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