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生活比较安宁,环境也很幽美;但乡愁国难,使他的心情不能宁静。第一首写心头充满愁绪,便觉得春色“无赖”而讨人嫌恶,花开“造次”而使人心烦,莺语“丁宁”而使人厌听了。这并不违反人情,颠倒常理,反而是极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人的主观感受往往给相同的环境着上不同的颜色。良辰美景引起愁思,是人人都会有的经验。
第二首诗的戏谑口气很有情趣,好像春风有意相欺,把花吹断了几枝。“得”是语助词,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首:扶着手杖在江边缓缓散步,本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诗人心情不佳,所以嫌柳絮颠狂,桃花轻薄。
第四首诗所表现的心情同前几首诗就不一样了。诗的总题是“漫兴”,就是随手写下来偶然的兴致,好处是自然而无矫饰,可见诗人的真情实感。这首诗的头两句写柳絮把小径铺上白毡,是温顺而不是颠狂了。第二句写荷叶像一叠叠的青钱点缀溪水。青白对衬,景色多么美呀!但这些都是静止的,下两句写雉子凫雏,虽然隐约静卧,却表现出无限生机。全诗虽一句一景,却互相有机地联系,构成一幅初夏的美景。诗人的愁似已烟消云散,读者也为之一快。
江畔独步寻花 (七首录二)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